盆腔炎是不是一定要用抗生素治療?春夏之交,到婦科門診就診的患者,許多是因下腹痛、帶下增多而來。有些是原有盆腔炎的病史,現在又有症狀,找醫生再檢查治療。她們常常問醫生:“我是不是得了盆腔炎啦?趕緊給我掛水吧!”在許多人的心目中,得了炎症,就得“掛水”——靜脈滴注抗生素。
炎症,是否必須用抗生素呢?這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!
深圳怡康婦產醫院婦科醫生表示,抗生素,是針對細菌感染的一類藥物。對於細菌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確有療效。也有針對支原體、衣原體感染的藥物,以及部分針對病毒感染的藥物。然而,近幾十年來,抗生素藥物的廣泛使用,乃至濫用,已經導致耐藥菌的出現,影響了治療的效果。
針對抗生素濫用和細菌耐藥的情況,我國在2017年制定了“中醫藥單用/聯合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臨床實踐指南”。其中,就包括盆腔炎性疾病的指南。按照這個指南,盆腔炎在早期階段,即僅有盆腔疼痛和子宮、附件壓痛,未有明顯的發熱和白細胞升高,可以單用中藥治療,即口服中藥、中成藥,或配合外治,使用中藥栓劑;在盆腔炎性疾病的後遺症階段,即慢性盆腔疼痛、附件增厚或有包塊,帶下增多,色黃,或有低熱,中醫辨證為濕熱蘊結或瘀熱內結,亦可單用中醫藥治療。
在盆腔炎急性期,發熱惡寒,或高熱不退,下腹劇痛,白細胞升高,或有宮腔積膿、盆腔膿腫形成,甚至有盆腔腹膜炎,則需要給予抗生素治療。一般可以先使用廣譜抗生素,再根據細菌培養,選擇有針對性的抗生素。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,亦可配合中醫藥治療,有助於增效和縮短療程。
盆腔炎性疾病後遺症,以前稱為“慢性盆腔炎”,是以慢性盆腔疼痛、帶下增多為主要特點,有些患者並沒有明顯的急性盆腔炎過程,只是在婦科檢查或不孕症的檢查時發現有子宮壓痛、附件增厚和壓痛,由於影響輸卵管和盆腔,引起輸卵管阻塞或通而不暢,或引起盆腔粘連,往往會導致不孕和“宮外孕”(即異位妊娠)。對於盆腔炎性疾病後遺症的治療,使用抗生素意義不大,而中醫藥治療不僅有助於止痛、止帶,亦可以通過中藥內服、針灸和中藥外敷、保留灌腸等,行氣活血消癥,消除炎症包塊和盆腔粘連。
中西醫並重、中西醫結合是我國醫療領域的優勢。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方面更有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