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檢時,很多女性可能都會被檢查出「宮頸糜爛」。這個詞看起來非常嚇人,給人的感覺很不好,但其實並不用過於緊張,因為它其實根本算不上是「病」。
宮頸糜爛的「糜爛」只是一個狀態的形容詞,並不是真的糜爛了。
01什麼是「宮頸糜爛」
子宮頸同時存在兩種類型的細胞。靠近陰道方向的是鱗狀上皮細胞,靠近子宮方向的子宮頸管內是柱狀上皮細胞。鱗狀上皮細胞有好幾層,呈粉紅色,比較厚,表面光滑;而柱狀上皮細胞只有一層,比較薄,所以血管細胞會透出來,顯現出紅色,看著就是一種糜爛的狀態。
受生理因素影響,柱狀上皮細胞會移位到子宮頸外的陰道部分,而且由於這層細胞很薄,透出紅色,肉眼就可以觀察到,這就叫做宮頸糜爛[1]。
宮頸糜爛曾困擾很多女性,女性在婦科檢查中,大部分都會被檢查出有這種狀態。
但事實上,準確來說宮頸糜爛並不是一種疾病。它其實是一種生理現象,與女性身體中的雌激素息息相關。
女性在青春期之前,卵巢發育不全,功能不完善,雌激素的水平很低,這時柱狀上皮細胞靠近子宮頸管內側,是光滑的狀態。
月經來潮以後,柱狀上皮細胞因為雌激素的影響會向外發展,延伸到子宮頸外側的陰道內,肉眼就可以觀察到泛著糜爛紅色的柱狀上皮組織。這時進行婦科檢查,就會發現宮頸糜爛。
不過醫學上已經明確,這種宮頸糜爛並不是我們認為的有細胞組織潰爛、缺失造成的真性糜爛,與慢性宮頸炎出現的細胞浸潤情況不一樣。因此,這種糜爛性改變,只是一種生理性改變,是女性的一種臨床體徵而已[1],而且這種生理現象與有沒有性生活史的關係不大,未婚女性也有可能發生[2]。
女性絕經以後,隨著雌激素的水平下降,柱狀上皮細胞會自動縮回到子宮頸管內部,所謂的宮頸糜爛也就「不醫而愈」了。
實際上,宮頸糜爛就是子宮頸柱狀上皮細胞位置的改變,只是因為柱狀上皮細胞本身「長得不好看」,紅得就像是一種病變性的糜爛。這是人們對正常生理現象的一種錯誤解讀。
在醫學生的《婦產科學》教材中,「宮頸糜爛」這一名稱已被取消,轉而以「子宮頸柱狀上皮異位」來替代。即使檢查出來有宮頸糜爛,也不需要太過擔心。
02「宮頸糜爛」需不需要治療呢?
雖然說宮頸糜爛不是病,但是有一些疾病,如宮頸炎、鱗狀上皮內病變、早期的宮頸癌,前期發病的症狀都會表現為宮頸糜爛。因此,宮頸糜爛雖然是一種生理性表現,但也有少數情況可能是病理性改變[1],此時應進行相應的治療。
一般來說,如果宮頸糜爛的面積比較小,基本沒有明顯的症狀,那就不需要使用藥物或手術治療,這種糜爛會隨著身體裡激素水平的變化而消失。
但如果出現白帶異常,性生活後有陰道出血等症狀時,建議到正規醫院及時治療[2]。當然,治療的對象並不是宮頸糜爛,而是引起宮頸糜爛的疾病[3]。
03如何應對「宮頸糜爛」
針對宮頸糜爛採取應對措施時,一定要注意不能陷入誤區。
1)對宮頸糜爛不能完全視而不見,這樣有可能會延誤相關疾病的治療。
2)不能一發現是宮頸糜爛就馬上治療,甚至採用過度的治療手段。應該先篩查出具體的病因,根據情況判斷是否需要治療[1]。
因此,檢查發現宮頸糜爛以後,最好是先進行子宮頸細胞學檢查和 HPV 檢測,必要時進行陰道鏡及活組織檢查,排除宮頸病變或宮頸癌。
如果排除相關疾病後仍有不適,應根據醫師檢查出的病因進一步治療。另外,即使沒有不適的症狀,但有性生活史的女性,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婦科檢查,這樣可以更好的判斷宮頸有沒有發生病變[2]。
在很多人的舊觀念里,宮頸糜爛是不好的病,而且可能會演變成宮頸癌。但事實上,它就是一種女性身體的生理表現,有沒有性生活都有可能發生。只要做好定期檢查,護理好個人衛生即可,千萬不要給自己造成心理負擔。